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通讯(第171期)

2017-4-29 09: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35|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 (第171期)《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先  达  通  讯

(第171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www.siantarpeople.org     2017年5月1日

 

目   录


人在天涯 心在先达

  ——椰城先达同乡公会在先达举办清明晚会       

彬 彬

一代青年英豪领袖饶铁生

林叔明

忆回国六十年

陈德华

海南岛老爸茶奇遇记

凡 夫

收藏

朱 蓝

岭士岛之旅

徐家烈

高四组同学聚会轻松感人

陈唯群

扫墓随笔

陈 默

鲜为人知的沙摩西岛故事

唯群译

编 者 的 话
送走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夏天就来了!
本期稿件最大特色,就是老、中、青提供的。可喜可贺。借人之智,修善自己,取长补短。善哉!
11月香港世界先达乡亲大会,是今年一大盛事,已引起各地先达乡亲的广泛响应。希望各地写手围绕这一重大活动,从各种不同角度,书写先达华侨华人社会的过去和现在,以飨广大读者。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翻阅170多期的《先达通讯》,加上香港《简讯》和《先华园地》。发现其中有不少精采文章和珍贵史料。如若有能者,将其集结付梓成书,让后人捧起它,就能享受到:旧时之景、过去之事、难忘之情,历历在目。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留给后人最有价值的文字财富。Horas!
    黄书海

人在天涯,心在先达
椰城先达同乡公会在先达举办清明晚会
先达  彬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千百年来,这首清明节的古诗,一直传诵至今,那细细的小雨,从早晨下到黄昏,使墓地泥泞难行,一脸哀伤的扫墓人,雨儿潇潇,哀痛悠悠,悲戚渺渺,真是令人欲断魂啊。
     清明的到来,挥不去的哀思,勾起了对先人的怀念。立在祖先的坟前,望着那荒凉的墓地,想起了那已远去的父母慈祥的面容,和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记忆犹新,多么地想念父母啊。情不自禁哽咽,泪流满腮。“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父母为子女操劳一生,当儿女事业有成,要感恩图报时,父母已年老病逝,多么无奈啊!
     “少小出门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先达人,先达情,情不变,情愈深,常回忆,说不尽,割不断,藕丝莲。老乡们,当你们年轻时满头黑头发,为了谋生离乡背井,离开先达去发展,几十年后你们回来了,已是满头白头发。看见今天的先达有点陌生了,再也见不到当年儿时的玩伴、老同学、老邻居、老街、老屋了。
     清明节祭祖的传统活动开始于中国周待,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清明节,海外游子纷纷回乡祭祖。今年3月28日,椰城先达同乡公会的领导们和会员回先达举办了清明节恳亲联欢晚会。此次晚会免费邀请先达同乡在先达国际酒楼欢聚一堂,寒暄叙旧,重温往日的回忆。共有一百席,一千人参加。由黄培团女士主持节目,有先达樱花(Sakura)雅号的她,还特地唱了一首樱花的名曲“牧童之歌”,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晚会也有口琴表演,先达妇女奉献舞蹈,名歌星献唱;椰城的先达“黄氏姐妹”也上台载歌载舞,还有乡亲们大展歌喉。著名游泳健将符大进也在现场。
     在当晚的相聚晚会,椰城先达同乡会主席王世佑、陈坤财、刘家衔及椰城乡亲亲切地和来宾们问候,大家脸上洋溢着亲情的微笑,气氛令人感动。领导们都上台发言,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我们先达人团结起来,俗语说:“分裂成虫,团结成龙。”先达的彬彬先生上台代表先达人及先达海南同乡联谊会向椰城先达同乡公会,从椰城来先达举办清明节晚会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先人音客犹历历,几多幽思几多情。”回乡祭祖的先达人开始离开先达,真是哀思纷纷踏上离乡之路。但愿明年再回先达相会。“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先达人更亲”。先达有我们先辈的汗水和足迹。有我们的青春年华。藉此我代表先达人向热心的椰城先达同乡公会的王世佑主席、黄健璇副主席、方新创副主席、李远秋副主席、陈坤财名誉主席,刘家衔监督。还有香港先达联谊会主席李达生先生及所有的先达乡亲,感谢您们的支持。
     促使晚会成功,希望明年再相约。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届世界先达人联谊大会将在今年11月19日在香港九龙召开,希望乡亲踊跃参加。

一代青年英豪领袖饶铁生
香港  林叔明
地灵人杰的山城,人才济济。杰出人物层出不穷,其中一位绝对不可忽略的,就是饶铁生。
日本投降后,中华学校复苏。如果没记错,第一届学生自治会主席就是饶铁生。
当时的先达,红蓝两派斗争,学校不可避免。每周一次在大礼堂举行的周会上,有一场两派学生领袖在台上激辩的往事至今难忘:蓝派是陶寅昌,红派就是饶铁生。饶铁生雄辩犀利,陶虽不甘示弱,亦不敌饶铁生的理直气壮。
在至少有三届(当然不止,谨以记忆为限),学生自治会的主席,以饶铁生影响最大。他为人和善,人缘极好,最受同学拥戴。
我刚从万温浮罗巴小镇回先达,就感受到饶铁生的热情,并由他介绍加入先达青年联合会。
和饶铁生最后两次见面,一次是蒙他接待到总工会宿舍,一次是我离开北京,他和清香送别。
饶铁生的印尼语文,文且不谈,语则有所感受,非常到家。
有一次的经历,虽已淡忘,过程还有记忆。那是饶铁生走访甘光马来由,挨家挨户探访印尼人的房屋,都是“蹲脚楼”,于是户户登楼入室,饶铁生以漂亮的印尼话取得户主的欢迎接待。
遗憾的是,我当时随从他,紧跟他,却没能参与访谈,只是默默地陪伴。至今也记不起来谈话的内容。
青年联合会的会所内,有定期的壁报,由宣传股负责。当时负责宣传股是郑钦美老师。饶铁生是否投过稿,记得只有一篇印象很深。内容是饶铁生澄清传说中他与某一女同学的关系。他声明并无其事。有关的人是否看到或知道,无从了解。只知道当事人确实无任何瓜葛与联系。
饶铁生的风度和人缘,交游广阔,是很受人欢迎的“帅哥”,诽闻难免,只不过事过境迁。“人面不知何处去”,却人生何处不相逢。
往事已矣,饶铁生拥有美好家庭。祝他心安情悦。

忆回国六十年
香港  陈德华
1957年3月15日,四十多位先达师生加上棉兰许碧爱等,几位同学,共五十一人,乘搭意大利万吨邮轮“维多利亚”号,离开勿拉湾港口乘风破浪投奔新中国。转眼间,已经是六十年前的往事。
一个月前,连莉英打电话给我,谈起我们回国已经六十年了,是否约在香港的同行者饮茶畅叙别后情况,我表示赞同,并由她负责召集。
三月十四日,幼莲刚做了眼睛手术,走路看不清,在锦和陪同下,先在酒楼占了位,莉英王徵和我都准时到达,接着看到了仁山,他说早已到了,但认不出来,幸好见到我。当时他们都是十五六岁风华正茂的少年。平时少见面,认不出来,也不奇怪。
周青松、李梅凤联络不到,许声汉住老人院,行动不便,丽莲、丽玲因事不能来,陈士英人在广州,赶不过来,惠凤突然感冒,碧爱已移民美国。虽然到场人数不多,但六十年的经历,还是谈之不尽。
首先我们关心在北京、广州、厦门等地健在的同伴,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对已归“天国”的同学(莲翠、天欢、丽娟及斯泉、梓新等)表示婉惜。特别对莲翠一家在唐山地震遭遇的灾难表示痛惜!
我们这些生活在印尼苏北一个小山城,第一次乘搭万吨邮轮——Victoria号(以往回国的老师同学都是乘搭万福士、安徽、芝万宜、芝渣莲加几千吨的“客轮”),轮船上的工作人员是意大利人。我们的交流只能靠“半桶水”的英语,再不行便是求助于手语。
邮轮内部很宏伟堂皇、干净。有电梯、游泳池等设备。我们住Cabin,两人一间房,房内有床位,还有洗漱间、厕所,很舒适。
用餐时,都到餐厅。桌上摆满食品,还有成套的刀钗匙等。想吃东西,不知从何着手,旁边又站着服务员,搞得有些发窘。经过两餐后,我们开始会享用“西餐”了,对于我们这些“乡下佬”算是开了眼界,值了。
临近香港时,轮船摇晃得很厉害,许多人头晕呕吐。有位吴同学突然生病,只好请船上医生给她看病。据莉英说:仁山不晕船,还到各房间送食品。
七天十夜熬过去了。轮船停泊在香港的海上,但不能靠岸。眼见一队警察乘快艇过来,把我们接到尖沙咀火车站。这些警察多是华人,当官的是蓝眼睛、白皮肤的英国人。到了火车站,想去厕所,也要当官的批准。
他们监视着我们登上火车,直到我们步行过罗湖桥——到达深圳。
这时我们已经听到“红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也看到精神抖擞的解放军在站岗,心情特别激动。回国了,我们已经踏上向往已久的祖国大地上。(对我来说已经是第二次踏上祖国大地。第一次是随印尼华侨回国球队到国内观摩学习),但我的感觉还是和同学们一样。
接待组的同志把我们接到广州华侨补校。据负责人说:要根据各人情况,分配到学校或工作单位。我们四十多人心急如焚要去北京。经商量后,我们离开补校去住“金门酒店”。次日到火车站买了票,托运了大件行李(如自行车等)搭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在北上的火车上,从窗口望着祖国辽阔的土地,美丽的风景,人人心情特别兴奋。
火车到达武汉后,因还没有长江大桥,火车需搭轮船渡过长江(即轮渡)。所有乘客及随身行李必须下车步行至渡口。对于年轻力壮的学生哥,应该不是难事。但有的同学随身行李太多(如皮箱、背包、手风琴等)。记得黄同学宁愿扔下部分行李,但同学们见到后还是帮他把行李带到渡口。
过了江,继续北上。我们终于到达了期盼已久的北京。补校接待组的汽车已等候在北京火车站,他们把我们接到阜城门外的华侨补校。
这时是阳历三月二十几号,没想到北京下了一场雪,我们这些从热带来的小伙子特别兴奋。也不知是谁的建议,我们穿上了皮夹克或大衣,骑着自行车到西四、西单、长安街转了一圈,当时真没感到寒冷。
学校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编入了各个学习班。学生的生活从此开始了。
用餐都到食堂。远看食堂摆放着金黄色的“丝糕”,大家高兴得过去拿起便吃,哪知道这是棒子面(Jagung粉)做的。旁边还有豆腐白菜。有的同学吃着吃着开始掉眼泪了。
北京盛产白菜,它是过冬的主要副食品。在补校,几乎餐餐都有白菜豆腐。所以同学们给取了外号:“莫斯科——北京。”
这时候,补校发生了一件震动人心的事。泰国与印尼侨生因足球赛,发生了集体殴斗事件,双方互相追打,把补校宿舍的玻璃都砸碎了。附近的北京居民集合起来喊口号“反对破坏公物……”当时中侨委司长兼补校校长费振东赶到学校调解,他急得流下了眼泪。他们都是我们的华侨子弟啊。更有甚者,有的人还致电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华侨学生过来支援,幸好公安部即时阻止,此事件终于平息了。
在补校的几个月生活直到七月份,各自有了着落,高考的高考,中学生则分到各地学校插班,要求工作的则分配到单位,我们这帮同行者,为学习、工作各奔前程,总的目标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学习、工作。
大家分别几十年后,料想不到竟然会在香港见面。一九九七年,香港先达联谊会成立后,香港的先达人每年都可相聚。广州的镜源、仕真、慈柔,北京的巧端等都经常有联系,有的却失去了联系(如黄杜安、陈南星、庄木河等)
从饮茶聊天……,大家都有许多共同点:
一、我们从回国学习到走上工作岗位,到移居香港,爱国情怀不变。愿祖国富强。
二、到了香港,靠双手,勤劳克俭,任劳任怨,为生存,为家庭而奋斗。
三、岁月催人,都老了,退休了,最值得安慰:子女长大成人,也会孝顺父母,夫复何求?

海南岛老爸茶奇遇记
凡 夫
     老爸茶是海南岛上特有的民间饮食方式。自从知道了老爸茶那事儿后,我几乎每到海南岛,都会拉亲结朋去光顾它一次。对我,没有上过老爸茶坊,等于没有回到祖乡海南岛。
     老爸茶的食品和享用习惯都特有其风味和情趣,非其他地方民食能比拟。以往,乡亲把我带到一家露天的老爸茶茶坊,在那里的树荫下,享用海南的地道民食点心以及香浓的海南咖啡;从此,我就爱上了这老爸茶了。问他们为何叫老爸茶时,他们说,海南男人一般较闲懒,没事干时,就拉帮结党地到老爸茶聊天,只花几块钱,就可以聊他一整天。妻儿有事找老爸时,到老爸茶找就可找到。它也是老爸们逃避老妈啰嗦的避难所。后来,女人也到老爸茶坊喝茶聊天,且不避嫌地参与老爸们的高谈阔论。老爸茶仍然不换名不改姓,永远是老爸们的老爸茶。
     由于是下层民众的聚会场所,因此拥挤热闹非常;或许因没有上流社会的拘谨和约束,它自由自在:大声说话、粗人滥语、八卦新闻,哄喝喊叫;且衣着邋遢,行动随意,充满着市侩的本色。我喜欢那里的自由和粗放、食物的合我口味,但却难耐那里的乌烟瘴气。还好。老爸茶一般有林荫的清凉,;大树下聊天,它不但给我们遮荫扇凉,还给我们滤去烟臭。老爸茶里虽然也谈政治,但海南人一般思路简实,没有政客心态。对食品的要求也不高,一杯咖啡或一壶茶水,配上几粒包子,有花生瓜子就好!
     以往,我的老爸茶都在文昌市里喝,无非因为祖乡在文昌;在那里才有林阴遮盖的空间。今年我是随考察来海南的,因此,时间多在省会海口市。回程没有随团回去,留下海口三日,究其因,乃因我还没有喝过老爸茶呢!而好友老薛,去年在海口的海甸岛上买了一套高级的公寓,成了我和太太三天的行宫,好像为我们而置。我们也太幸福了!心中自我调侃一番。
      海甸的住宅区是海口新开发的高级地带,它有个海南文化食坊。那里的老爸茶茶坊也是新开较高级的那种,食品更多样化,倾向于香港茶楼的模式。只是它缺了老爸茶原有的粗放特色;更像现代化餐厅,招待员也较现实势利,令我有些许的失望和遗憾。。
     现代化的管理原则是先钱后货; 食客必须先买好消费卡,然后亲到食摊,用卡购食,才把食物带走,一切自助自主;除茶水外,没有人服务。食物非常丰富和多样化,不再是海南岛的特有食品。听说这家老爸茶是香港的乡亲创搞的,难怪香港气息浓重。不同的是,它有个专唱海南剧的戏台,任由食客高歌清唱,颇具海南气息。若有海南剧员,上台客串时,多自带音乐配音录带,表演得有声有色。没有唱酬,只有茶食免费招待,任由他们食饱。那天,正好有某海南剧演员,客串表演;不着戏服,有点怪怪。我虽不懂琼剧,也装得似懂非懂模样。
      那日同行三人,我夫妇俩和薛太太。吃饱后,两个女人欲上街买守信,留我一人看管她们的包包,老婆一再叮咛要看好财物,不得离开,就一走了之。那时,桌上狼藉非常,既脏且乱。我看到隔壁一台没人坐,抬起屁股就移过去,顺便把茶壶和杯子也带走。
     突然,一服务员在我不留意时,不由分说地把茶壶拿走。我警觉后把她喊住,问她何故?他居然是别人留下的茶,他必须收走。我说那是我的呀!她回头问我,壶中是什么茶?点茶的是薛太太,我一时答不出、无言以对。那女生白了我一眼,说:想喝免费茶,就别当我在眼前!这里经常有老人家,趁客刚走,就把茶壶拿走喝免费茶,只要,我们一问壶中什么茶,他答不上的便是。
     我气急一时,顺口骂了她:狗眼看人低!我像那样的老人吗?他居然说偷喝免费茶的都是衣着光鲜的,还加上一句“哼”!我自然心有不甘,马上找来主管,理论一番,说我是南洋番客,怎可得如此无礼招待?邻座的客人帮腔说,这位阿叔的确是从那台移过这台的!主管要那服务员道歉,我说免啦;却训了她一顿:应学会尊重客人,问清楚才说,不要把海南人的印象弄坏了!主管看我认真,补上一句:她是湖南来打工的,不是海南麦!(海南未婚女孩都称“麦籽”mai-Kia,或简称mai),还送上一壶新茶,解了我的火气。
     这件事让我想起,三亚的许多斩客、欺客的传闻;我相信的是:朴实的海南人那会做那样缺德的事?外来打拼的人就难说了,海南人真的被冤枉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也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不正之风。我只能奉劝我的乡亲,我们或许无法回避和杜绝外来文化的浸入,但必须牢记海南祖训:坚持不做伤天之事,不发害理之财。但愿天佑我海南,不受时代弊病的污染才好!25-11-16 槟城。

收   藏
汕头  朱蓝
收藏友善的目光
会织出缤纷的梦想;
收藏亲切的笑容,
会铸成美丽的辉煌;
收藏文明的话语,
会融化心头的冰霜;
收藏往昔的像片,
会回首难忘的昨天。
呵,收藏,
像月亮收藏爱的柔情,
像太阳收藏炽热的情感。
把它献给大地,
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2017.4.4

岭士岛之旅
——先华高三组级友会55周年聚会之旅
印尼  徐家烈
我们先达华中高三组同学沈寂了一年多,终于迎来了一次別开生面的活动。参加旅游者汇集了来自苏岛棉兰、先达、北干、楠榜、巨港,爪哇岛椰城、泗水的同学,加上我们的学长,高三组的女婿-----陈武炎同学与萧芝慧贤伉俪偕长媛,组成卅六人的团队。
大家对此次旅行倾注了热情与响往,促成半个世纪多同学情、友情的再次凝聚,留下美好的怀念与隽永的回味。其次是考验我们佔多数的七十岁以上的阿公阿婆的体力,终于在大家热心互助、团结合作的积极参予下,与岭士岛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次行程的顺利进行,之谦同学偕贤内助金英同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居功至伟。从订购机票、安排行程、旅途食宿到车辆租赁、电话联络等都亲力亲为,并垫付部分旅费,还牵手他家住岭士岛的胞弟与侄儿帮忙打理。在此我代表同学们向之谦同学致以诚挚的感激。大家互相关怀,团队的精神,在整个行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四月四日下午二时许,我们由棉兰机场搭乘狮航78座班机起飞,约一小时后抵达G.Sitoli的Binaka机场,导游黄真强(Akiong)先生帮我们大家领出了行李,分配我们坐上六辆avanza車,由会驾车的同学驾驶,还有一辆客货两用hilux車由黃君掌舵,我们六辆车尾随黄君鱼贯而行。 
原来公路狭小,有些路段失修,触目所见多是橡胶树、椰树、香蕉树、稻田与番薯;经济作物橡胶与椰乾产量最多,其余产品还有咖啡、丁香、尼兰油及鱼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番薯叶採摘后用来餵猪,不属于人的食用蔬菜,而且由于奇缺,很多蔬菜需由实武呀等地运来。经过三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Teluk Dalam镇,途中只有一个加油站,站与站间相隔太远,既不方便添油,也不方便中途小解。
          
(2)teluk Dalam 之旅
  当晩我们下榻并用餐于Teluk Dalam 的Yonnas 旅馆,房间简陋,浴室內没有水池与洗手盆,只能用水桶装水后淋身;吃饭时才发现当地人重口味,咸得要命,菜色不缺鸡肉鱼肉,生菜只有黄瓜,填饱肚子没问题,还是入鄕随俗吧.
第二天早餐后驱车前往Bawomataluo,意即太阳城。我们陆续登上八十六级石阶,石阶两旁空荡荡的没有扶手;部分同学手心揑着一把汗,一步一脚印地跨上最后一级石阶,展现眼前的是一条由石块砌成的坚实大马路,两边错落有致的传统房屋。大路中偏左一块两米高的梯形石墩便是跳石,石墩后面另有一块约半米高的楕圆形小石。
表演跳石的五位青年穿着黑底黃圈的馬卦,头上正中三角形如树叶的金色饰物,两边配以红色与黄色繍球.五位健儿身轻如燕,轮流快步蹬上小石然后借力纵身一跳,气定神闲地落下,动作连贯无瑕疵。据说跳石是验证年轻小伙子的成长经历,完成跳石者便是成年人,具俻结婚娶亲的条件;但也并非绝对如此,有一位青年就当着我们的面说他的父亲当年跳石失败,结果也照样明媒正娶.
 
(3)Teluk Dalam 之旅(二)
接下来我们参观以前原住民王者之家,从前面仰视可见16米高的人字型尖屋顶,此建筑屋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最引人注目的是围绕着祖屋的圆柱子,一个人伸臂环抱绝对抱不拢,木材结构全部用铁树,材质无比坚硬,铁钉无用武之地。房屋的设计结构独树一帜,木板接缝处都用楔子套牢。屋內通风,空气清爽,傢俱简单整齐。祖屋刚好处于十字路口交叉点,展现他们的信仰是基督教与天主教,回教后期才传入,微不足道。
  有人说来到Teluk Dalam不去观赏沙滩与海浪等同白跑一趟.我们先来到Sorake海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冲浪爱好者的首选目标,它是仅次于美国夏威夷的世界十大最佳冲浪点;从1993年名声鹊起,每年四月到九月冲浪爱好者便云集于此大显身手,曾举办数次国内与国际的冲浪比赛;一般于六月至七月浪潮汹涌可捲起髙达七米至十米的五层级巨浪,最具挑战性的浪潮出现在月圆时节.可惜我们来早了,离冲浪季节还有两、三个月时间,中午也不是涨潮的时候,海面上只有一小群人在小浪花中“戏浪”。
  我们在海边一间饭店吃午餐后转至Lagundri海滩,它与Sorake相距仅二公里,并同在一条海岸线上,它也是冲浪健儿流連忘返的著名海滩。此一带有六十间海滩边的民宿方便冲浪者住宿。我们在此海滩边的饭店歇息,并预定在此吃晚餐。店的嫰椰子便成为我们的猎物,既清凉又解渴,不一会儿天南地北的话匣子打开了,在言无不尽的畅谈中笑声频传。看着海上起伏的浪花与清澈的海水,几位同学抵不住诱惑陸续下水,适逢雨季气温不高,浸泡于海水中凉润舒适,洗尽烦脑.此里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宜人,海水清澈洁净,是远离污染的一片净土;可惜交通不便,配套设施奇缺,桎梏了旅游业的发展。
  之谦的侄儿代我们买来生蹦活跳的龙虾,此行口褔不浅;为免分配不均,每人限两隻龙虾。在海浪拍岸的奏乐中我们享受了龙虾宴野餐,值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龙虾烤过火,口感稍差,蔬菜只有生黄瓜、水煮茄子与炒木瓜花。
 
(4)折返G.Sitoli 
  第三天早飱后我们折返G.Sitoli,中餐在途中解决,抵G.Sitoli后下榻于kaliki旅馆,是G.Sitoli市最好的旅馆,但只有一间套房,即佐科威总统住过的一号套房,种民、丰才与达焕中了头彩入住。由于房间有限,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分配到两人睡双人床,余双人房加后俻床睡三人,及三人房加后俻床挤四人。房内设备齐全,整洁有序。翌日早起种民、丰才、达焕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想必収到总统阁下的托梦与祝福,三生有幸。
  旅馆的房间面向海,海平面平静如镜;餐厅似一座座涼亭,俯瞰大海,在夕阳的余晖下吃晚餐,既温馨又惬意。
  G.Sitoli是岭士岛最古老与最大的城市.值得推荐的是岭士博物馆,(Museum PusakaNias),由天主教约翰牧师创建,収存了种类繁多的六千件岭士民族的文化、艺术、历史文物。馆内除了展览馆、咖啡馆、旅馆(内有四间风俗屋)、会客室、图书馆与悠闲园,展览馆內展示了民族服装、装饰品、雕刻艺术、狩猎工具、捕鱼用具、缩影帆船、当然少不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展出的明代陶瓷器,证明岭士民族与台湾高山族有很深的渊源。悠闲园內还有传统药用植物种植区,馆内还有一个小动物园.
  从展览馆出来,与馆内管理员渐渐熟络,其中一人提议在展庁外的空地上表演他们的民族舞,我们连声说好。管理员三人组成一个合唱团,一人手执似竹筒的乐器,边敲打办唱歌,并请來穿着民族服装的少女,达焕眼尖脚快,一个箭步便竄到少女面前,与少女“翩翩”起舞,三人合唱团也边唱边扭,第一首歌甫唱完响应者纷纷加入,山美、碧全、芝慧和炳豹也扭动起来。左瞄右看才恍然醒悟,达焕与少女的默契更像一对祖孙的互动。达焕,別做白日梦了。我们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博物馆的活动,最后在靠近码头一侧状似岩洞四级环形石凳依层级分三排俟次坐下拍照;此里是Bintang Timur 希腊式会议庁,古罗马帝国的迷你遗跡好像在此重现。
(5)G.Sitoli (二)
  今天是我们在岭士岛的最后一晚,下午黃君带我们到一家家庭作业的礼品店买伴手礼,试吃后榴莲糕(dodol)一下子成了抢手货.榴莲季节已过,店主盛情招待我们吃冰镇榴莲,三高族注意节制哟.回到旅馆还有下午茶(咖啡)款待我们,终于品尝到沿途不绝于视线的kepok 蕉,才煎好带着热气入口酥脆那才叫一个爽.
  芳福的太太身体不舒服,腹泻呕吐无胃口,当晚由导游带去診疗所打点滴并服药。次日渐渐恢复元气,芳福护驾见真情——男儿本色.
  当晩晚餐后之谦同学结账后,我们开会讨论下一次聚会的时间和目的地。由于没有统一的意见,责成每位同学发现心仪的地点在微博上发表,并通过微博作决定;沒微博设施的同学另由电话联络,前提是尽量争取更多同学参加.
  四月八日晨六点,我们已凖俻就绪,赶赴Binaka机场搭乘鹰航八时卅分班机回棉,感谢黄真強一路上的照顾,临上机依依惜别,再见,岭士岛与好客笃实的民族。
 
(6)下次聚会再相见
  我们应珍惜当下,珍惜友情,好好说再见,后会有期。只要大家健康地生活,抱着对未来的殷殷期待,在今后的三、五年里尽量抓住团聚的珍贵机会,憧憬着倾诉不尽的相聚美好时刻,生命有限但友谊长存。我们不能锁住靑春的流逝,但通过激励与互勉,仍有魄力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争取晚年(其实还是壮年)的幸福。知足常乐将是我们今后人生的座右铭。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合作,把关怀成为心心相印的钮带,加油,向六十周年沉稳地迈进!

高四组同学聚会轻松感人
 雅加达  陈唯群
      正值先华高四组离校54周年,25日至28日在Samosir岛及不拉八举行聚餐活动,妈妈邓新荷和我应邀参加。
      我们于2017年3月23日中午启程。居住先达的曾展开备车接机,我和妈妈被安排下榻在先达新开张的Alvina 旅馆。 
     1983年,曾经被认为最调皮、爱捣蛋的先华高四组校友,为班级聚餐活动打响了第一炮,举行了离校20周年聚餐活动,那一年,大部分老师都参加了。之后,每隔数年同学们就会举办一次的大聚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聚会的时间也被拉近,几乎每两年一次。
      高四组校友的团队里不仅是同学,还有高四组媳妇和高四组女婿,他们凭着各自的特长而助一臂之力。先达李朝楷同学的贤内助高四组媳妇卢月珠喜欢烹饪、做糕,也善舞,多才多艺的她则主管分配膳食、点心、小吃、茶水等;并参加了舞蹈表演。棉兰李素香同学的夫婿高四组女婿郑松吉喜欢唱歌,他带来了音响设备DVD机,还有一大迭备用的卡拉OK及舞蹈音乐盘片;他俩的花仙子歌舞团,培养了不少舞蹈演员。
      24日下午,大家集中在李朝楷的家,卢月珠弄了一桌的美味菜肴,其中有一样是地瓜、茄子、红萝卜等经煎炸后,拌上调味料,再洒上芝麻,香而不腻,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黄仲意为大家准备了薄薄脆脆的花生煎饼(Peyek)及一样叫Urap的印度尼西亚菜,那是木薯叶、木瓜叶、长豆、豆芽等几样水煮过的青菜,加上调了香料、辣椒的椰子丝,木薯叶和木瓜叶即是她家自种的。那一晚餐,大家在欢乐中品尝了各样食物,都吃得津津有味、口齿留香。散会时,同学们还把剩余的打包了。
     25日中午,除了一辆旅行大车,还有一辆私家车,从李朝楷家出发。Tarutung、Porsea 及 Padangsidempuan 的同学则到不拉八集合。然后,大家一起上船到Samosir岛,开始了下榻于Toba Beach旅馆及不拉八Patrajasa 旅馆三夜四天的旅游。
     同学与家眷一共48位,其中陈汉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男儿、中风后行动不便的同学及高四组女婿各2位。Tarutung已故陈正昌的太太高四组媳妇也来参加活动。
    大约四年前得了中风的周宝林,拖着脚,走起路来特别困难,不爱说话。他的太太高四组媳妇张东愉告诉我们,当她接到通知时,心里十分的纠结,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参加。心系同学情的周宝林一连两天的清晨把自己打理的整整齐齐,再慢慢地走下楼,以行动表示抗议;这一举一动牵动了太太的心,使她下定决心带他来参加同学会。
     上船之际,同学们分工合作,有些帮忙处理行李,有的则帮助行动不便的他们,包括年老的妈妈。
     多峇湖优美的景色,依然如故,平静的湖水是绿色的,但风浪把湖里的杂质翻了翻,使得湖水明显的改变了颜色。
      船开后不久,四位马达族小孩为欢迎我们到Samosir岛高歌,给我们助兴。  
     聚餐活动的第一天,好几位同学带来的美味食品,有豆沙包、面包、糕和咖啡;还有黄瑞珍从Padangsidempuan 带来特选的又脆又甜的蛇皮果(Salak)。
     当晚没有余兴节目,同学们和老师集中在楼上的会议室里。
      先达曾展开表示聚会为的是叙旧、联络感情,以最低的消费,提供五星级的享受。希望同学们珍惜相聚时刻,同时可以提出建议、给予支持。他盼望大家照顾好身体,前来参加下一次的相聚。
      妈妈回顾了她老人家忘不了的当年与老师、同学们仅有一次的聚餐,那是在离校前,同学们准备各奔前程时和老师们的聚餐,此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再也不曾相聚一堂;看到高四组同学们多年来能团结互助、加强联系,妈妈为爸爸感到安慰和幸福。
     最后,同学们表决通过为明年离校55周年举办聚餐活动,地点将是先达或Tarutung。
     香港苏宇光更是希望同学们放下身段,以主人翁的身分到来参加聚会。
     26日及27日晚的余兴节目里,除了同学们的歌唱舞蹈,还有高四组女婿郑松吉、Tarutung 高四组媳妇张美英的献唱,还有郑松言夫妇及林锦楠夫妇的对唱,他她们以嘹亮而动人的歌声感动了大家。
     此外,香港苏宇光的太太高四组媳妇刘玉华分别表演了太极拳扇舞和舞剑,美丽优雅的姿态,让大家放松心情愉快地欣赏。
     新加坡余冰琳钢琴老师的先生高四组女婿刘宏钊是位著名的口琴独奏家,以独特的风格吹出了热情的音乐,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口琴独奏也可以如此悦耳动听,令人陶醉。27日晚播放了新加坡独立50周年纪念活动演奏的视频,他两夫妇以钢琴和口琴合作的「思乡曲」。刘宏钊口琴独奏家也因心得改造了口琴,同一孔里吹和吸可发出不同的音调,因此创造了自己的品牌。
     李素香舞蹈老师带来了四位她在花仙子歌舞团里一手培养的舞蹈演员,她们婀娜多姿、轻盈柔美,让人百看不厌。
     还有曾展开老师出的谜语题,猜对了则可得到一件小礼物。
     27日在不拉八Patrajasa 旅馆过最后一个夜晚,余兴节目开始前,妈妈和各地代表的同学们为此次活动做了简单的感慨。
     妈妈表示能参加高四组同学的旅行活动,心里特别的轻松和高兴,回到了年轻时的快乐。同学们的努力和付出感动了她老人家。同时也感谢同学们周到的安排,关心和帮助。
     香港代表苏宇光感谢妈妈的到来,也感谢爸爸的教导。希望同学们多注意身体健康;虽然有些同学健康状况不佳,但他们的精神鼓励着我们,加上高四组女婿和高四组媳妇的推动;同学们不为名也不为利的出力,在这基本的条件下,同学会应该继续的办下去。
     先达代表薛秀凤说多次的聚餐,则会有更深厚的同学情。
     棉兰代表林锦楠感谢妈妈,并感谢爸爸教导了同学们做人的道理。希望大家向师母学习,保养好身体。
     椰加达代表周亚勇向筹委会会员的工作精神表示感谢,希望他们在明年的聚餐活动工作中继续努力发挥。
     新加坡代表余冰琳由衷的感谢筹委会工作人员,希望在印度尼西亚的同学们都能参加明年的聚餐活动。
     最后,一首优美动听的旋律「青年友谊圆舞曲」重复地被播放,带动了同学们步入舞池跳集体舞。一开始有些同学不会跳,在李素香舞蹈老师及学员的指导下,很快的大家都学会了,而且越跳越起劲、越舞越有兴趣,集体舞的圈子也愈来愈大。
     在这三夜四天的相处,毫无表情的周宝林被同学们逗得眉开眼笑,有问必答,走起路来也轻松多了,不再拖着走,而是把腿抬起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告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但愿大家都照顾好身体,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来参加明年的聚餐活动。
     因为有李远伴叔叔、曾展开叔叔及郑松吉叔叔周到的安排,我可以毫无顾虑的陪伴在妈妈身边。
     曾经被视为在先华中学里最调皮的班级,高四组同学们的真诚,深厚的同学情,让我感触颇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扫 墓 随 笔
雅加达  陈默
      2017年3月23日,我和妈妈,还有几位先华校友们一起动身回先达。
     这一次是应邀参加先华高四组同学们离校54周年纪念。正好是在清明扫墓祭祖时节,让我有机会陪妈妈到外公外婆、舅舅舅母及表弟的墓前祭拜。自从到椰加达后,几乎就不曾回先达扫墓。
     24日清晨,我和妈妈去接三表嫂。
     先达的旧义山,坟墓方向无规则,没有路,使得人们进出时得从他人的墓前穿过,非常的不方便。妈妈拄着拐杖,慢慢地走过那起伏不平的小径。
     望望四周,都已经改变了。那年清明节扫墓时,外公外婆墓旁一棵高大的橄榄树挂着一串串青色的橄榄,地上也有不少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大人们忙着把祭品摆放好,小孩子们则把地上的橄榄拾去,装进塑料袋里,带回家。舅母常把橄榄洗净晒干后,再加上盐或糖腌制后食用。墓的另一旁,有个小池,喜爱种植的舅舅在那里种了豆角,还在池里养了几条鱼。如今橄榄树已不在,小池也已不见踪影,附近却增加了不少的新墓。
      汽车刚停下,就有友族想帮忙把车上的东西搬到墓前,后来又来了几位,表嫂让他们帮忙把点着的蜡烛 ;一枝枝三角形的小旗子和香绕着坟墓上插。
      表嫂把祭品分别摆在外公外婆、舅舅舅母和表弟的墓碑前,再把要烧的金银纸分放好,然后我们烧香祭拜。
      三表哥的突然病逝,又经过数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总算熬过来了。坚强而愈来愈漂亮和时尚的她让我感到欣慰。每一年的清明节表嫂依然很用心地准备了一些祭品,独自去扫墓,难得今年我与妈妈可以陪她一起去,她的一份心意和孝心,确是令我感慨万分!

Sejarah Pulau Samosir yang Banyak Orang Belum Tahu
鲜为人知的沙摩西岛的故事
雅加达 唯群 译
Namanya jembatan pasti dimana-mana memiliki bentuk yang hampir serupa. Tapi ada yang beda dengan Jembatan Tano Ponggol di Sumatera Utara yang menghubungkan daratan utama Pulau Sumatera dengan Pulau Samosir yang ada di tengah Danau Toba. Penasaran ingin tahu apa bedanya jembatan ini dibanding dengan yang lainnya? Simak ulasan berikut ini.
无论在哪里,桥的形状几乎都是相似的。但是把苏门答腊岛北部的陆地和多峇湖中的沙摩西岛连在一起的Tono Ponggol 桥却不一般。让人好奇的是这桥为何与众不同?请看以下的回顾。

Traveler pasti tahu dong dengan Pulau Samosir, ini adalah pulau di tengah Danau Toba. Nah, selain menggunakan perahu ternyata untuk menuju ke pulau tersebut bisa dilakukan melalui akses darat via jembatan. Jembatan Tano Ponggol inilah yang menjadi penghubung kedua daratan tersebut. Lantas apa yang menarik dengan jembatannya?
旅游者都知道位于多峇湖中的沙摩西岛。要到沙摩西岛,除了乘船,也可以由陆路经过把这两个岛屿连起来的Tono Ponggol桥,而这桥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Jembatan Tano Ponggol [image source]
Sekilas jembatan ini memang tidak istimewa-istimewa amat. Bentuknya sederhana layaknya jembatan lainnya dengan panjang hanya 20 meter saja. Tapi tahukah kamu jika saja waktu itu tidak dibangun jembatan ini maka tidak ada yang namanya Pulau Samosir. Loh kog bisa? Jadi ceritanya Pulau Samosir ini dulunya satu daratan dengan Pulau Sumatera.
简而言之,这20米长形状简单的桥并不显得很特别。但如果没有这座桥,则不会有沙摩西岛。为什么?因为,沙摩西岛原来是与苏门答腊岛北部的陆地是连成一体的。

Pulau Samosir adalah sebuah tanjung yang terhubung dengan daratan Pulau Sumatera yang letaknya di sisi timur danau, daerah tersebut bernama Pangururan. Namun pada masa penjajahan Belanda, sekitar tahun 1907 dibuatlah rencana pembangunan sebuah terusan sepanjang 1,5 km yang kemudian benar-benar memisahkan Pulau Samosir dengan daratan utama Pulau Sumatera.
是沙摩西岛原来是个半岛,和苏门答腊岛相连的部分叫做Panguruan,位于东部湖角。在荷兰统治时期,大约1907年左右,统治者规划建造1,5公里长的运河,从此把沙摩西岛和苏门答腊岛分开了。

Jembatan ini menjadi satu-satunya akses darat menuju pulau Samosir [image source]
Kedua daratan yang terpisah kemudian dihubungkan dengan sebuah jembatan yang kini dikenal dengan nama Jembatan Tano Ponggol dengan lebar hanya sekitar 20 meter saja. Nama jembatan ini dalam bahasa setempat memiliki arti “Tanah Yang Dipotong.” Di harapkan dengan dibangunnya terusan ini kapal-kapal bisa mengelilingi Pulau Samosir dengan mudah.
这两块陆地则由20米长的Tono Ponggol桥连起来。桥是以地方方言而命名,含义为「被切断的陆地」。因为有了运河,使得船只可以自如地环绕沙摩西岛。

Jembatan Tano Ponggol di Sumatera Utara [image source]
Pembuatan terusan ini tak luput pula dari kisah pilu dimana selama 3 tahun warga diharuskan kerja paksa tanpa digaji oleh Belanda. Sayangnya meski terusan tersebut berhasil terealisasi namun entah karena faktor apa terus terjadi pendangkalan yang mengakibatkan kapal-kapal besar tetap tidak bisa melintasinya. 
在建桥的3年期间里,荷兰统治者强迫当地居民做毫无报酬的苦役。但没想到,造桥工程完工后,不知何故湖水搁浅了,大船依然不能经过。

Akhirnya jembatan ini hanya menjadi tidak lebih dari sekedar jembatan kampung saja.
Padahal jika pemerintah memperhatikan dengan melakukan perbaikan infrastruktur bisa saja jembatan ini menjadi destinasi wisata yang menghasilkan pendapatan. Terlebih jembatan ini sudah punya modal bagus lewat kisahnya yang menjadi cikal bakal terbentuknya Pulau Samosir.
归根结蒂,这是一座普通的乡村桥梁。如果政府有关方面加以关注,把它改造好,则可以变成增加旅游收入的项目。特别是她具有历史价值,可以通过桥来诉说沙摩西岛由来的故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